欢迎光临广东中基建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【官网】 咨询热线:13113366628

现浇泡沫混凝土的配比实验

更新日期:2020年10月9日 大字 小字
分享至:
泡沫混凝土是水泥基轻质多孔混凝土的一种,通常是由硅质材料、钙质材料、水及泡沫剂或发泡剂等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发泡,浇筑、养护、固化成型的一种多孔材料。因其自身的结构特点,泡沫混凝土具有轻质、保温隔热、隔音、防火等诸多优点,应用广泛[1]。根据生产工艺和用途一般分为两种,一种是采用化学发泡:将化学发泡剂、水与水泥基材料一起混合搅拌均匀成浆体,在静停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泡,料浆逐渐膨胀至一定体积,常压潮湿养护、固化成型,一般用于制作泡沫混凝土制品;另一种是采用物理方式发泡:将泡沫剂水溶液通过物理方式(或机械方式)预先制备出泡沫,同时将水泥基材料加水搅拌成浆体,泡沫与浆体再搅拌成泡沫浆料,浇筑、养护、固化成型,一般用于泡沫混凝土现浇应用[2~3]。目前,泡沫混凝土现浇约占其使用总量的三成左右。
随着我国城市建筑节能65%标准的全面实施,对建筑围护结构部分的节能技术措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,除了需要考虑传统的墙体保温系统、门窗系统、幕墙遮阳系统等外,楼层地面保温系统也被纳入其中。目前,就武汉市而言,绝大部分商品房建筑已经设计了楼层地面保温,受层高及利用空间限制,一般设计厚度为3~5cm。楼层地面保温层比较常见的施工方式有两种,一是现浇泡沫混凝土,二是陶粒骨料轻质混凝土,二者之间性能对比如表1所示。

1 现浇泡沫混凝土的配制
1.1原材料


减水剂:高性能减水剂,固含量:13.0%,减水率27.50%。
发泡剂:发泡剂是决定泡沫混凝土质量关键之一,目前可用于现浇泡沫混凝土的物理发泡剂主要有四种,分别是松香类、合成类表面活性剂、蛋白类和复合型四种。前两种发泡剂因其自身缺点,已逐步被淘汰使用;蛋白类发泡剂因其发泡倍数大及泡沫稳定性好,被国外发达国家广泛使用;复合类发泡剂为第四代发泡剂,是发泡剂未来研究发展方向,目前技术上尚待探索,产品较少,北京亚设YS-901复合型发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1.2配制实验
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抗压强度、密度、和易性及保温性能指标的要求,需着重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: 1)水胶比:会对泡沫混凝土强度以及其流动性有较大影响。2)泡沫的掺量:泡沫的掺量与泡沫的稳定性有较大关系,直接影响到泡沫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。3)减水剂等添加剂的掺量。本实验设计的干密度为700kg/m3,粉煤灰掺量为30%。首先,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确定用水量及各胶凝材料用量:
ρd=Sa(mc+mm)
mw=B(mc+mm)
式子中ρd为泡沫混凝土设计干密度;Sa为质量系数,这里取1.2;mc、mm、mw分别为1m3泡沫混凝土水泥用量、粉煤灰用量及用水量;B为水胶比值。
然后,计算所掺入的泡沫体积:
V1=mc/ρc+mm /ρm+mw /ρw
V2=K(1-V1)
式中,V1为料浆总体积(m3);ρc为水泥密度,取3100 kg/m3;ρm为粉煤灰密度,取2200 kg/m3;ρw为水的密度,取1000 kg/m3;V2为泡沫体积(m3);K为富余系数,这里取1.2.
最后,通过掺入的泡沫体积,计算发泡剂的用量:
mf=my/(β+1)
my=V2ρf
式中mf为1m3泡沫剂混凝土泡沫剂用量(kg);my为形成泡沫液质量(kg);β为泡沫剂稀释倍数,这里取30;ρf为按此稀释倍数发泡的泡沫密度,实测为36 kg/m3。
根据《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》(JGJ/T31-2014),当泡沫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时,水胶比应通过实验来确定。根据经验,本实验初步设定水胶比分别为0.3、0.4、0.5,外加剂掺量统一为0.8%,按照上述计算方法,得到如下配合比:

将上述三个配合比配制后,按照《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》标准方法测试了其流动性指标;成型40*40*160mm试样用于测试其导热系数(导热系数测定仪测定);成型100*100*100mm试样测试其干密度及抗压强度值。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:

由表5可以看出,水胶比为0.30时,泡沫混凝土流动度小,实验反映就是比较稠,流速慢且不易流平,这会导致施工时不易找平,试块成型后干密度和导热系数均超过A07等级设计值,但28d强度值较好。水胶比为0.50时,泡沫混凝土流动度很好,浆体较“稀”,粘稠度不够,内部气泡的稳定性变差,成型后会发生一定的“坍缩”, 强度也下滑很快。本实验的最佳水胶比为0.40,拌合物流动度适中,试样导热系数小于0.18 W/(m·K),干密度符合A07的要求,强度值能达到FC2等级。
根据《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》,在计算出泡沫混凝土配合比后,需要通过改变水泥用量来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和校正。在实际生产中,根据泵送施工的情况,又对配合比进行了一定的微调和优化,形成了最佳配合比,如表6所示。
在施工现场,对泵送至楼层面的泡沫混凝土进行了取样送检,检测结果如表7所示。